透水增强剂的作用
1、防尘加固
由于频繁的交通、磨损和灰尘, 混凝土表面的固有质量缺陷相对较低。会给人们和行车造成很大的灰尘和大 的损害,这是工业领域中的一个普遍 问题。
消除混凝土中的粉尘和混凝土表面的耐久性有两个步骤。首先,商品可进入混凝土表面层1-3毫米;其次,液体硬的中国剂的硬化组分与混凝土中疏 松疏松物反应,产生固体不溶性物质。这种化学反应可以使混凝土层硬化几毫米深。
2、性
透水混凝土增强剂能消除混凝土松弛,增加表层强度和混凝土的强度和性。抗压强度和性均在40%以上。
3、密封抗渗性
由可渗透混凝土增强剂的反响产生的固体不溶性物质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细孔,并攻击致密的非多孔表面,并且混凝土的不透水能力可达到30%以上。
4、维护
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剂可密封堵混凝土并堵住孔隙,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进而加强混凝土的养维护。
5、寿命
透水性混凝土增强剂直接硬化混凝土表面,硬化层(非附加涂层)比其他硬化剂和涂层为综合、耐用和耐用。
1 透水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水泥:一般选用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提高其强度,可掺入少量高活性混合材料,如硅灰等。
骨料:骨料的级配是决定其强度和透水性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强度及良好的透水性能,粗骨料需通常采用粒径较小的单一粒级,如4.75-9.5mm。此外,对骨料自身强度、颗粒形状(针、片状含量)及含泥量等也有相应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增强剂,两者的作用是在保持一定稠度或干湿度的前提下,提高颗粒间的粘结强度,进而提高透水性混凝土的整体力学性能和性能。
拌和水:采用一般洁净的饮用水即可。
2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目前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没有成熟的计算方法,根据透水性混凝土理想模型的结构特点,可以认为透水性混凝土的外观体积由骨料堆积而成,混凝土所需的水泥浆以能够包裹粗骨料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结层和在骨料之间形成连通的孔隙为宜。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选用的材料,并测试选用材料的基本性能,再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骨料的表观密度和设计要求的孔隙率确定胶结材料用量,再根据成型工艺的要求确定用水量。通常透水性混凝土的水灰比介于0.25~0.40之间,水泥用量在250kg/m3-350kg/m3 范围内。
3 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的要求
3.1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根据路面功能来确定厚度。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轻荷重地面,建议厚度应大于80mm;对停车场、广场等中荷重地面,建议厚度应大于100mm;重型车道建议厚度应大于180mm,如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往往分为二层施工,即表层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层,厚度一般不30mm,下层为素色透水混凝土垫层。
3.2为确保路体结构层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透水性,表面层下需有透水基层和较好保水性的垫层。基层要求:在素土层夯实层上,配用的基层材料,应有适当的强度外,须有较好的透水性,采用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等。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的大粒径应小于0.7倍的基层厚度,且不过50mm。垫层一般采用**碎石,粒径小于10mm,并铺有一定厚度、铺设需均匀平整。
3.3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横坡度宜为1%~2%,面层横坡度应与基层横坡度相同。
3.4全透水结构的人行道基层可采用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全透水结构的其他道路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上应增设多孔隙稳定碎石基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应小于200mm;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不应小于150mm)
3.5半透水结构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应C20,厚度不应小于150mm;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不应小于150mm。